焦虑与抑郁共病

发布日期:2019-12-02 发布人: 原创 浏览次数:10644
  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压力,焦虑、抑郁这些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虽然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谈论过焦虑和抑郁,但是我们真的了解焦虑和抑郁吗?

  何为焦虑?焦虑与焦虑症的概念




  焦虑意指由于情绪或心理上产生内在冲突,进而引发非理性的忧虑或恐惧感受。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所给与的惊吓与自身的抗压能力不能形成一定平衡。焦虑可能是一种暂时的感受,某种特定的情况造成焦虑,当这种情况过去之后,焦虑就消失不见,但它也可能成为一种长期的感受,无法抑制,使得生活难以进行。

  焦虑有很多形式,社交方面的情绪焦虑,自我强迫,外伤后的压力,甚至是恐惧症。除了内心的不安,焦虑还会给身体带来极大负影响,呼吸急促,头痛,心悸,四肢无力等等。


  焦虑症是一种以不愉快和痛苦且常伴有身体方面不舒服感觉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精神性疾病,有3.6%~28.8%的人终身患此病,90%以上患者都是在35岁以前发病,女性焦虑症患者往往多于男性。

  何为抑郁?抑郁与抑郁症的概念


  抑郁是情绪低落、厌恶活动的一种状态,对人的思想、行为、感觉和身体健康都有一定影响。抑郁的人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空虚、绝望、罪恶、烦躁、不安。他们可能会对平时的爱好不再感兴趣,丧失食欲或暴饮暴食,变得不善交际,出现记忆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犹豫不决等问题。抑郁还伴有失眠、嗜睡、疲劳等症状,可能诱发自杀。抑郁可能是对创伤性事件的正常反应,也可能由疾病或药物副作用引起。同时情绪抑郁还是情感障碍的常见主要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以长久心情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精神性疾病,临床上的表现多为闷闷不乐,经常会伴随兴趣丧失、情绪低落、自责、内疚、不自信、精力衰退、睡眠不好及食欲下降等。抑郁症一旦发病,很容易反复发作,大多数情况下抑郁发作可以得到缓解,但有些情况下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或者转为慢性病程。


  有至少10%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躁狂发作现象,即所谓双相障碍,部分患者具有显著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幻觉等精神病状。除了情感上的折磨,自杀时时刻刻威胁着抑郁症患者的生命,据统计,2/3的抑郁症患者中有自杀想法,严重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高达10%~15%,而自杀死亡者中有0%~70%与抑郁症相关。

  焦虑与抑郁共病流行病学

  目前诊断上把抑郁症和焦虑症分属两类不同的精神性疾病,可是临床实践中发现这两种疾病常常会同时出现,抑郁与焦虑共病指的就是抑郁和焦虑同时出现。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首次开展大规模全国共病调查(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NSC),该调查收集了1990~1992年间,15~54岁年龄段,经DSM-III-R诊断为精神疾病的8098例患者人群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在年轻人群中,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12个月时点共病率为56.1%;在抑郁障碍患者的终生共病率中,广泛性焦虑障碍为17.2%、惊恐障碍为9.9%、广场恐怖障碍为16.3%、单纯恐怖障碍为24.3%、社交焦虑障碍为27.1%、创伤后应激障碍为18.5%。同时大规模的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care)调查研究还发现,初级卫生保健中的共病率远高于社区。初级保健中超过75%的抑郁患者同时患有不同类型的焦虑障碍。




  2001~2003年美国第二次全国共病调查结果显示,抑郁与焦虑障碍终身共病率和12个月时点共病率高达59.2%和57.5%。同时期在欧洲各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开展了各自的全国性调查研究,评估了终身或不同时点的共病率。尽管各国的研究数据略有差异,但总体均显示抑郁和焦虑障碍多以共病形式出现,单纯疾病形式所占比率少。

  Stein研究报道:没有同时共患其他精神障碍的“单纯”焦虑障碍仅占1/3。2002年,荷兰精神卫生调查显示,仅有39.5%的情感障碍和59.3%的焦虑障碍是以单纯的一种精神障碍形式出现的。综上所述,焦虑与抑郁共病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存在形式,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焦虑与抑郁共病的临床特点

  ①共病组较单纯患病组年龄大、起病晚,以急性起病为主,单纯抑郁组和焦虑组以间歇发作和慢性迁延为主。

  ②共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患者的主诉较多,主观感觉痛苦,临床症状更加严重,自评症状明显高于其本身实际情况。

  ③共病组的主要症状群与抑郁组相似,但各种躯体化症状尤为突出,具有焦虑组的特征;焦虑、抑郁的情绪似更多地表现为对自身躯体生理障碍的担忧。


  ④共病组的某些症状较重,如社交不适、回避、疑病、自责自罪;某些症状频率较高,如早醒、快感缺失、自杀、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某些症状较轻,如精神运动性迟滞、精神病性症状;多数患者表现出悲观、消沉、疲乏同时伴有较明显的忧虑、不安、恐惧、伤感、疑惑等,容易患得患失、反复多虑。

  ⑤共病患者的医疗状况多较复杂,就诊的临床科室多,医学检查项目过多过频,多科用药,不少患者长期服用多种抗焦虑药,常存在对抗焦虑药的耐受和依赖性,治疗依从性差,容易产生医源性精神负担。



  ⑥病程多为慢性迁延,易反复发作或加剧,疗效不够稳定,不经规范治疗往往难以自愈,有些患者即使在维持服药期间病情也会出现波动。

  焦虑与抑郁共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抑郁症与焦虑症共病的治疗与单病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研究表明,文拉法新及其缓释剂是治疗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的一个有效药物。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是治疗社交焦虑症的一线用药,同时也可以作为社交焦虑症和抑郁共病的一个药物选择,若无效可选择苯乙肼或反苯环丙胺等类药物。也有研究报道,用奈法唑酮治疗共病患者,12周后抑郁和焦虑症状也都得到有效改善;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共病时,可以采取米氮平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一般这种共病患者的残疾率及功能损害会明显增加;另外,帕罗西汀可同时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因此也具备治疗抑郁与焦虑共病的作用。


  心理治疗

  在治疗焦虑抑郁共病患者时还应考虑心理治疗。临床上药物治疗虽常为第一选择,但心理治疗仍然占有一定地位。不论是单独应用心理治疗或与药物联合应用都是非常需要的。SSRI和SNRI类药物和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联合治疗抑郁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障碍、惊恐障碍、社交恐怖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或广场恐怖障碍等焦虑谱系疾病的共病疗效肯定。Lenze等研究发现,仅采用CBT对认知功能受损的老年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可能疗效欠佳。老年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如治疗后有残留症状可能导致疾病复发,因此建议老年共病患者在心理治疗和(或)联合抗抑郁药治疗症状缓解之后,仍应继续同时维持药物治疗,而不是仅接受单独的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小林,曹威,魏海燕,程春荣.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概述[J].医药导报,2004(10):730-732.

  [2]贺建华,张娜,龚云涛.焦虑抑郁共病研究概述[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06):468-471.

  [3]岳莉莉,柏光泽.抑郁症与焦虑障碍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3,19(06):1069-1072.
0736-7312155